医药工业“十二五”规划改造提升传统医药
即将于月底出台的《医药工业“十二五”规划》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,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,通过加强自主创新、改造提升传统医药等多种方式,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
在12月8日于深圳召开的2011中国医药质量年会上,工信部消费品司医药处王学恭透露,由工信部牵头制定、行业期盼近2年的《医药工业“十二五”规划》(《规划》)目前已在印刷中,预计本月底将发布。
王学恭指出,《规划》将通过落实增强新药创制能力、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、提高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能力等十大发展任务,推动医药产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、确保基本药物供应、药品质量安全上水平等7个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。
提升核心竞争力
据王学恭介绍,即将在月底出台的《规划》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,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,通过加强自主创新、改造提升传统医药等多种方式,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并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,促进我国医药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。
《规划》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策引导相结合;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;立足国内市场与国际化发展相结合;保障生产供应与强化质量安全相结合;加快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等基本原则。并确立了实现医药产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、确保基本药物供应、技术创新能力增强、质量安全上水平、产业集中度提高、国际竞争力增强、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等七大医药工业“十二五”发展目标。
王学恭表示,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,“十二五”期间需落实10个方面的任务:
一是增强新药创制能力。加快推进重大、多发性疾病、罕见病和儿童用药领域创新药物开发和产业化,完成一批临床用量大的专利到期药物的开发生产;加强医药创新体系建设,支持医药骨干企业构建高水平的研究平台,发挥创新活跃、技术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在医药创新上的重要作用。
二是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。全面实施新版GMP,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发达国家或WHO的GMP认证;逐步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准入的技术要求,鼓励企业增加质量研发投入;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开展通用名药物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和再创新,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。
三是提高基本药物生产的供应保障能力。完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模式,调动企业生产基本药物的积极性;提高基本药物生产技术水平,稳步提高产品质量,有效降低生产成本;加强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供应监测。
四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,加强清洁生产、节能降耗、新型制剂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领域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装备的开发与应用;推动新产品的产业化,围绕重点领域,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。
五是调整优化组织结构。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,实现规模化、集约化经营,提高产业集中度;培育一批专业化水平高、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,促进形成大、中、小企业分工协作、协调发展的格局。
六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。发挥东部地区引领医药产业升级的主导作用,重点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、附加值高、资源消耗低的医药产品,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研发和生产基地;鼓励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医药产业,加强中药、民族药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;鼓励产业集聚发展,创建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。
七是加快国际化步伐。优化对外贸易结构,提高特色原料药、制剂、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的出口比重,提高医疗器械出口产品附加值;积极开展药品国际注册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,推动各项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;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投资设厂和建立研发中心;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,提升我国在全球医药产业布局中的地位。
八是推进医药工业绿色发展。以发酵类大宗原料药污染防治为重点,提高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水平;大力推进节能节水,推动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,淘汰能耗高、运行效率低的落后工艺设备。
九是提高医药工业信息化水平。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新药研发平台,提升医疗器械的数字化、智能化、高精准化水平;推动药品生产线和质量检测设施的数字化改造;鼓励企业集成应用企业资源计划、供应链管理、客户关系管理、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,提高各环节的管理效率和效能。
十是加强药品储备和应急体系建设。统筹整合中央、地方医药储备资源,加强动态监测,保障在公共事件发生时医药物资的足量供应;建立应急特需药品研发生产平台,形成必要的技术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;健全应急响应机制,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。
同类人气排行
- 卫生部计划5年培训3.5万名卫生应
- 国内首个,浙江省医疗纠纷处置的
- 医药工业“十二五”规划改造提升
- 海峡两岸同胞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
- 卫生部:五措并举构建和谐医患关
- 《退休人员大额补助医疗保险暂行
- 卫生部制定规划 未来五年CT市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