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荒“顽疾”凸显公益事业诚信危机
血荒年年有,今年更严重。连日来,国内多个省市的血液储备纷纷告急。记者调查发现,“血荒”既有医疗服务增长导致临床用血量增加的原因,也暴露出公众对义务献血信任度不足,血液筹集机制尚待改进等深层次问题。
北京市从7月就出现“季节性缺血”,有患者反映“北京各大医院闹血荒,患者要手术,亲人先献血”。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的主页上,A型、O型血轻度紧缺的黄色预警一直醒目地滚动着。临近年底,各类手术需求囤积,血液供不应求、择期手术需要排队的局面更加严峻。
根据卫生部数据,近年来国内血站的年供血量以12.6%的速度递增,临床用血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9%。但即便如此,临床用血告急情况依然难以避免,一方面用血需求增长远高于采血量增加;另一方面患者涌向大城市求医也造成了区域性“血荒”矛盾突出。
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.7%。,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.4%。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.1%……无偿献血的理念还未在公民中广泛传播。在我国,无偿献血集中在大学生、军人等群体;加上有献血指标因素,许多单位和个人对献血觉得是完成任务,不会想到主动奉献。
公民普遍存在社会诚信下降的担忧,这种不信任感直接冲击了无偿献血等公益性事业。在今年上海进行的一项“不献血十大原因”的千人调查中,“担心血液被牟利”名列第二。
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,行业内个别机构的运作存在问题,直接挫伤公众献血积极性。除了全额财政拨款,也有的采供血机构是差额财政拨款,甚至有个别自收自支搞经营。
许多市民还对“无偿献血,有偿用血”表示不理解。业内权威人士指出,目前自愿献血最大的激励因素是献血者可以免费用血,这样的制度激励对于大学生和外来人员吸引力很大,但是随着医保覆盖面和报销额的提高,免费用血的激励措施正在逐步失灵;更有无偿献血者反映,免费用血手续繁琐。
上海市血液中心主任、世界卫生组织输血合作中心主任朱永明等专家建议,面对“信任危机”,有关部门应发布一些及时、准确和有效的回应信息。长远来看,仍需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、支持无偿献血。
同类人气排行
- 银屑病患者应做好五方面内容
- 我国多省向全民医保时代大步迈进
- 美国FDA批准首个iOS放射诊断应用
- 牛皮癣怎么治疗最有效,乐银—银
-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倡导自然分娩
- 牛皮癣患者洗澡的时候适合使用沐
- 牛皮癣用乐银洗澡安全吗?
- 内窥镜市场:掌握技术是企业发展
- 国内各行业共同助力医疗信息化的
- 银屑病患者头部护理 银屑病患者